蔡司工业CT无损检测技术对AI液冷服务器金属波纹管结构完整性检测分析
随着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的快速增长,液冷散热技术在高密度服务器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金属波纹管作为液冷回路中的关键柔性连接组件,其结构完整性直接影响系统的散热效率与运行可靠性。广东三本测量采用蔡司工业CT无损检测技术,对某型AI服务器液冷系统中的金属波纹管路进行了无损检测与三维重构分析,通过数字化建模与缺陷自动识别手段,实现了微米级结构特征的定量化评估。

1. 检测方法与设备采用蔡司METROTOM 1500工业CT系统,通过微焦点X射线源(分辨率<3μm)对波纹管组件进行360°旋转扫描,获取2,880幅投影图像。通过FDK反投影算法重建三维体数据,利用VGStudio MAX模块进行孔隙分析、壁厚测量及装配间隙计算。

2. 关键检测指标波纹形态精度:检测波谷半径偏差≤0.15mm,节距累积误差<0.2%壁厚均匀性:基于CT数据的彩色映射分析显示,管体最薄处(0.41mm)与设计值偏差+4.5%焊接质量:在法兰连接区发现3处微米级气孔(最大尺寸28μm),体积占比<0.001%装配状态:通过三维数字装配体分析,确认卡箍预紧力导致的波纹压缩量符合△L=1.2±0.3mm设计要求

3. 缺陷检测AI算法应用采用U-Net卷积神经网络对CT切片进行训练(样本量1,200组),实现对环形焊缝缺陷的自动识别,其查全率达98.2%,较传统阈值法提升16%。通过迁移学习策略,该模型可适配不同管径波纹管的检测需求。

4. 工程应用价值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为液冷管路工艺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撑:通过波纹成型模具修正,使壁厚均匀性提升至93%基于应力分布模拟,将柔性段疲劳寿命预期提升至2.1万次压力循环为AI服务器液冷系统可靠性标准(T/CESA 1210-2024)提供了实测依据

广东三本测量的蔡司工业CT无损检测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的结合,为精密流体管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型技术范式。该检测体系不仅能实现亚像素级缺陷识别,还可通过数字孪生模型预测组件在热-力耦合载荷下的性能演变,对高算力设备的散热系统可靠性保障具有普适性参考意义。